Pattern 設計不是花紋而已!設計新人必懂的幾何構造與空間延伸邏輯
- Lin Kuan Yu
- 6月1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4天前
在許多室內設計案中,pattern(圖樣)常常被當作裝飾圖案處理:貼在牆紙、磁磚、地毯上。但如果你是設計新人、實習生,這樣的理解是不夠的。
事實上,pattern 是一種建立在幾何邏輯上的模組設計語言,背後隱藏著強大的結構規則、視覺節奏與空間延伸能力。當它從平面進化到立體,甚至與參數化設計結合時,便成為高階設計師不可或缺的思維工具。
🔷 一、平面 Pattern 的幾何結構是關鍵
常見的幾何基底有哪些?
幾何圖形 | 特性 | 運用方式 |
正方形(square grid) | 四邊相等、可密合 | 磁磚、格狀造型牆、木格柵 |
正三角形(triangular grid) | 60°角、三向延伸 | 鋁格柵、天花拼板、視覺導引 |
正六邊形(hexagonal grid) | 最強密合性、蜂巢結構 | 地坪六角磚、吸音板、櫃體結構 |
菱形、梯形 | 帶動方向性與動態感 | 牆面包板、木皮拼貼 |
✅ 這些基礎 pattern 能無限重複且無縫銜接,是建立裝飾性圖案與視覺統一感的核心基礎。

🟩 二、Pattern 不只是「好看」,更是「模組邏輯」
新人在設計時常犯的錯是把 pattern 當作圖片貼上,但專業設計師會思考:
這個 pattern 的幾何邏輯是什麼?
能否模組化、重複拼接、拆解?
它能否適應不同場域,例如轉折處、圓角、斜牆?
例如六角磚就比方磚難設計,因為它會牽涉到三個方向的延伸,現場也更難收邊。理解結構,就能避免設計「看起來美但做不出來」。
🧱 三、Pattern 一旦變成立體,幾何邏輯就變得更複雜
當 pattern 從平面應用延伸到立體空間,例如:
雕刻牆面、異形天花、雷射切割金屬板
波浪牆、格柵轉角、立體組構的櫃體
就會遇到更進階的問題:
模組如何包覆立體曲面?
每個角度是否會產生變形?
如何讓 pattern 的節奏延續到斜牆、柱子、圓弧?
這時候設計師要懂的已經不只是「排列圖案」,而是要有結構思維 + 幾何邏輯 + 材料理解。
💡 讓我們看幾個例子:
最基礎的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六角磚

接下來就是稍微進化成立體的PATTERN
這個是正六角形裡面藏著正三角形 用一款模子
前後180度翻轉就可拼起來的形象牆 (辦公室設計案例-班凱)

另外一個案例是鴻佑機械台中辦公室的形象牆

使用六角形拼接後
在交界處稍微變化一下 等圖型平面完成後再進行分組
分出三種不同層次的立體造型(A.平面+企口。B.立體。C.立體+燈條)

下一個案例是更進階的,
使用四個模子搭配GRC(玻璃纖維混凝土)做成許多模組單元 拼接而成的辦公室屏風造型牆



組合完成後的樣子

✅ 四、建議給設計新手的練習方式
試著只用正三角形設計一面牆,看看能否連續銜接
將 pattern 套用在曲面上(例如拱形門、圓柱)思考怎麼延伸
用紙板或 SketchUp 模擬 pattern 對轉角、斜面造成的變形
觀察現場實作照片,看 pattern 轉彎時是怎麼「收」的
這些思考方式,可以幫助你從「裝飾」邁入「構造性設計」的領域。
🧭 結語:設計圖樣不是貼圖,是邏輯
設計中的 pattern 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包含著幾何原理、材料限制與空間節奏的理解。只有理解 pattern 背後的模組邏輯與空間延展性,才能讓你的設計圖真正落地、施工順利、視覺有力。
對新人來說,不需要一開始就會做 3D pattern,但你一定要會分析 pattern 的邏輯,否則圖面做得再好現場也無法實現。
—
📎 延伸閱讀: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