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工學 × 常見空間尺度|設計師不能憑感覺瞎抓尺寸
- Lin Kuan Yu
- 6月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6月11日

你有沒有看過設計師畫出一個洗手台,結果水會噴到褲子? 做了一排吊櫃,結果沒人夠得到? 這就是不懂人體工學的下場。
室內設計不是「看起來漂亮就好」,而是**「好用、好走、好生活」的空間規劃藝術**。而這背後,就是人體工學與尺度配置。
🧠 人體工學是什麼?
人體工學(Ergonomics),就是研究人怎麼使用空間、工具與設備,讓設計符合人體行為的科學。 室內設計師不能只憑美感與直覺設計,你畫的每一條線,都要是人可以使用、可以接近、可以操作的距離與位置。
📏 常見空間尺度速查表(含說明)
項目 | 建議尺寸範圍 | 備註 |
洗手台高度 | 80–85 cm | 若有小孩使用可降至75 cm |
水龍頭出水口高度 | 95–105 cm | 搭配洗手台高度與型式調整,避免噴濺 |
洗手台檯面深度 | 45–55 cm | 深度不足易濺水,過深則使用不便 |
廚房檯面高度(切菜) | 90–95 cm | 手臂自然下垂能施力不駝背,適合備料 |
廚房檯面高度(爐具) | 80–85 cm | 鍋具不會過高,翻炒方便不遮視線 |
廚房下櫃深度 | 60 cm | 抽屜與滑軌可考慮55cm深度選配 |
廚房吊櫃高度 | 下緣離檯面55–60 cm | 若使用電器櫃可略降低;記得考慮抽油煙機尺寸與開門角度 |
廚房吊櫃深度 | 30–35 cm | 超過35容易撞頭或取物不易 |
餐桌高度 | 72–75 cm | 搭配椅高45 cm,膝蓋有足夠空間 |
書桌高度 | 72–75 cm | 長時間使用建議搭配人體工學椅 |
書櫃層板深度 | 25–30 cm | A4書籍為主可選28cm;勿超過35 cm 避免傾倒感 |
電視觀看距離 | 螢幕寬度×2–2.5倍 | 例:50吋電視 → 約200–250 cm 觀看距離 |
吊櫃離地高度 | 不超過190 cm | 超過190要借椅子就不合理了 |
鞋櫃深度 | 30–35 cm | 高跟鞋與男鞋會有差距,平均建議33 cm |
吧檯檯面高度 | 90–110 cm | 高吧檯建議110,搭配高腳椅座高75 cm |
水平門把手高度 | 90–105 cm | 標準握取範圍,無障礙設計亦適用 |
🧍 空間寬度參考(人能舒服通過的距離)
項目 | 最小通行寬度 | 建議實務寬度 | 備註 |
一人通行通道 | 60 cm | 75–90 cm | 吧台後方、走道 |
兩人錯身通道 | 90 cm | 100–120 cm | 商業空間常見人流通道寬 |
廁所最小淨寬 | 80 cm | 90 cm以上 | 記得考慮門片、洗手台干涉 |
馬桶前方距離 | 50 cm | 60–70 cm | 若有玻璃門或櫃體需更大距離 |
門口清淨寬度 | 75 cm | 80–90 cm | 無障礙空間要求90cm以上 |
🧱 人體工學設計的3個原則
設計要為多數人設想,但也要能客製調整 → 家中有長者、小孩、身障者,就要重新評估高度與動線寬度
不是每個人都180cm,所以不要用你自己當標準 → 建議多觀察不同身形者使用空間的方式
每個「高度」都關係著一個「動作」能不能自然發生 → 包含拿取、開關、清潔、彎腰、站立穩定度等行為細節
👁️ 實務觀察建議:新人訓練方式
親自丈量自己家的洗手台與廚房尺寸,記下覺得舒服與不舒服的地方
觀察公用廁所、咖啡廳、書店的檯面/桌椅/走道安排
嘗試畫出自己最常使用的動線圖,標出你身體每次移動的「接觸點」
📥 延伸閱讀推薦:
--
由 舞夏設計 Woosha Design 製作
Refresh your lifestyle
專注於|商業空間設計|辦公室設計|室內設計|台中空間設計|
Σχόλια